凌风 发表于 2016-3-22 15:42

垂钓与风景

本帖最后由 七月光阴 于 3-22 15:45 编辑

这几日,单位组织培训,接受继续教育。上课的地点在市广播电视大学,有点远,所以一位同事借了一部雪佛兰,我们几位同事同乘。
同车的另外几位同事住在同一个小区,我和他们约好在必须经过的一座桥边等他们。如约,12点半我来到桥边,但是他们还没到,我站在桥边四处看看,桥下有一位垂钓的人,好像是刚刚来到桥下,正在梳理钓鱼线。这里能钓鱼么?河水很浅,水色浑浊,不会有鱼吧,我在心里寻思着。我开始打量这位垂钓者,看他的衣着并不像是垂钓发烧友,渔具装在一个粉红色的小学生书包里面,身边还放着一个容量很大的网兜。来这里钓鱼,带这么大的网兜,哎,估计要空手而归了……   
只见垂钓者绷紧钓鱼线,让鱼竿适当弯曲,之后迅速松手,鱼钩被弹到河中央,鱼漂由横而竖。垂钓者单手执竿,凝视着鱼漂,忽然他抬起了鱼竿,一条拇指般大的小鱼摇着鱼尾悬挂着、挣扎着被钓者捏入手中。钓者取下小鱼,蹲下身来,打开渔网,从中拿出一只龟来,原来,此君垂钓是为了给小龟觅食……
淡然一笑,不禁思索,我观看此君垂钓究竟是因为等待导致的无聊呢,还是垂钓别具风景的意义呢?认真想来,恐怕是垂钓本身具有审美意义吧。事实上,自古以来垂钓比起与其他劳作形式相比就更多地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劳作的形式有多种,为什么渔翁和垂钓获得了风景的含义?要理解这些,都要引入“船”这种交通工具,它为我们建构了一个世界。
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好的媒介或者说工具,自身具有隐蔽性。我们戴着眼镜看世界时,从没感觉到眼睛的存在;我们用语言交流时,也意识不到语言的存在。用现象学的观点看,语言之所以被遗忘,是因为我们把语言的符号性“悬置”了起来,直接进行精神交流。成功的、符合人性的媒介,其工具性会被悬置起来,会被遗忘,这样人的精神状态才能呈现出来。“船”就是一种好的媒介,人们乘船航行在河谷中欣赏山水时,船被遗忘了,船的工具性被“悬置”了起来。
但是在步行、乘车时,我们却无法将身体、汽车“悬置”起来,无法忘记它们的存在。乘船使我们忘记船的存在,专注于自然景观。
古代是一个舟楫的时代,那时候能和人们照面的,只能是由河流和舟楫牵引出来的景观。正是“船”这个符合人性的交通工具让孤舟、蓑衣、渔翁、薄暮、浅滩、沙洲以及青山绿水成为古代诗文的经典元素。并且,中国没有“风光画”、“风景画”,只有“山水诗”、“山水画”。它们背后都有船的影子。
作者:刘涛

七月光阴 发表于 2016-3-22 15:45

闲情雅致

发发 发表于 2016-3-28 11:23

好有闲情逸致

好日子 发表于 2016-3-28 15:30

我男朋友也吵着想去钓鱼,我不给买杆

iols 发表于 2021-10-25 22:40

{:22_4795:}{:22_4795:}{:22_4795:}

iols 发表于 2021-10-25 22:41

{:22_4830:}

iols 发表于 2021-10-25 22:41

?????

flzx 发表于 2022-10-15 15:52

{:22_4827:}

flzx 发表于 2022-10-15 15:52

{:22_4827:}

flzx 发表于 2022-10-15 15:53

{:22_4827:}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垂钓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