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贵族——出名趁早的民国才女张爱玲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噬性的小烦恼,生命只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张爱玲有点骄矜地说。张爱玲似乎也总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样子。什么“长期饭票”、“合理卖淫”,反正这个与众不同,22岁就爆得大名,曾狂呼“啊,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什么的,一副吡牙裂齿的嚣张样,一点也没有最后的贵族的矜持,这个既是清末高官张佩伦的孙女,又是“东方俾斯麦”李鸿章重外孙女的典型官二代,这么显赫的复合型的家庭背景,却不能保证她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而是过得十分压抑,看似很华美的一袭生活之袍,却是爬满了蚤子。尽管她很艳羡自己的官宦小姐出身的长得很漂亮的妈妈,可惜自从父亲有了小三,家里就常常“闹地震”,最后妈妈居然漂洋过海去了法国。
我曾写过一篇叫《生与死》的小文,里面就提及了张大作家,文章不长,就几百字,抄录如下:
清代,有一个安徽全椒的“纨绔子弟”,他不会守业理家,整天挥金如土,穷日歌酒;又轻财重义,乐于资助朋友,施与时不择对象,几年之后,就把一份相当可观的遗产全花光了。他这种轻财放浪的行为遭到了别人的耻笑,但他却不以为耻,在一首词中自嘲:“田庐尽卖,乡里传为子弟戒。”32岁时他移居南京,那时生活已露窘态。然而,为了集资修复南京雨花台吴泰伯祠,他甚至把全椒的老屋也卖掉了。每天入不敷出的他不得不卖书换米,最穷的时候连衣服也典当出去了。那些年,南京的冬天特别冷,又无酒食,为了打发漫漫长夜,他总是和三五知己朋友出城绕行晒月光,且歌且呤,互为和诗,天明入城,大笑散去,戏称“暖足”,人生的暖意便袅袅升起。最惨时两天没饭吃,别人资助他钱,他又很快喝酒花光。即使如此困顿他也不求做官且富的亲友,照样每天读书写作自得其乐。54岁时客居扬州,不久即在穷困交加中死去,连棺材都是朋友凑钱买的。
无独有偶,当代有一奇女子,因为父母婚姻的不幸曾被父亲毒打并关在黑屋里,后又生严重痢疾,病了半年因父亲不医治差点死掉。她一生也是婚姻坎坷,一个老公是有妇之夫,后来还背叛了她;另一个老公大她三十岁,结婚五年之后老公又不幸中风瘫痪。她晚年时隐居美国,坚拒记者和崇拜者的访问,自甘平淡,有一次外出时被车子撞成右肩骨裂,甚至死时连一个亲人都不在身旁,死了几天才被人发现。
他就是《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她就是海派传奇女作家张爱玲。
从屈原投江到苏轼放逐,从茅屋被秋风所破的杜甫,到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曹雪芹,古今中外哪位名家不都是和命运苦斗过?联想到现时纯文学的困境、作家的拜金主义和诺贝尔文学奖式的浮躁,我们从吴敬梓张爱玲生与死的故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迪呢?!
有道是:文学就是与苦难调情,与世俗作对。然也,信哉斯言!
非常喜欢张爱玲 超级喜欢张爱玲 有道是:文学就是与苦难调情,与世俗作对。然也,信哉斯言!
出名要趁早 张爱玲是我女神啊 啊啊啊
页:
[1]